新標準發(fā)布,大家的態(tài)度又如何
企業(yè)這邊關注度冷冷清清,但是媒體關注度卻很高,在近半個月的新聞中《木門窗》新標即將實施絕對是重點。各大門戶以及一些知名的紙媒都做了報道,其中南方日報與消費日報的稿件分別被各大網媒轉載近40次,其主要內容都是對新國標出臺后的木門市場美好景象的憧憬。
為什么會出現媒體熱炒,企業(yè)淡定的情況?筆者分析,媒體更關注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,以及消費與權益保護,而企業(yè)呢更多的關注自身的發(fā)展。新國標的出臺肯定對行業(yè)、消費以及權益保護都有積極的作用,那么對企業(yè)呢?難道促進作用不大?或是沒有促進作用?
不同產品應有不同的產品標準,新標準在這方面還有所欠缺,且容易與行業(yè)中的其他標準產生沖突。另外,據透露很多小企業(yè)由于資金、生產條件、管理水平有限,他們并不注重這些標準,新標準對他們生產、銷售行為的規(guī)范作用力度有限。
行業(yè)標準推不動 原因為何
《木門窗》為非強制性國標
說起國標得強調兩個概念,
GB為國家強制性國家標準而GB/T是指推薦性國家標準,"T"是推薦的意思。推薦性國標是指生產、交換、使用等方面,通過經濟手段調節(jié)而自愿采用的一類
標準,又稱自愿標準。這類標準任何單位都有權決定是否采用,違反這類標準,不承擔經濟或法律方面的責任。但是,一經接受并采用,或各方商定同意納入經濟合
同中,就成為各方必須共同遵守的技術依據,具有法律上的約束性。
從以上的材料可以看出,即將推出的《木門窗》新國標為推薦性國家標準,這樣的標準在執(zhí)行過程中存在很大的變數。在執(zhí)行的過程中企業(yè)是否采用是一個問題,另
外地產商、消費者是否接受該標準等這些也都是影響因素,那么企業(yè)出現淡定的態(tài)度亦屬正常。
標準混亂 前后標準“打架”
新標準雖已實施,但很多時候舊的標準或其他標準也會作為檢測機構、監(jiān)管機構的標準來使用。據北京商報2010年12月的報道,中消協發(fā)布了21個木門品牌
的比較試驗結果,多個著名木門品牌皆因“浸漬剝離”不合格成為黑榜主角。不過,這些企業(yè)均覺得自己很冤。一位木門品牌老總表示,他們當時執(zhí)行的行業(yè)標準是
2006年實施的《WB/T1024-2006木質門》,根本就沒有“浸漬剝離”這一項,但中消協檢測時卻是按照2000年實施的《JG
/T122-2000建筑木門木窗》這一標準來檢測的。如今《木門窗》的出臺,是否會重演這些標準沖突的狀況?由于《木門窗》非強制性標準的"身份",企
業(yè)為了避免標準混亂的狀況很可能會棄之不用,使新標準陷入尷尬的地步。
宣傳不足 消費者對新標準知之甚少
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,有多少人能買賬也很難說,首先消費者對這類國標關注度并不高,現在門窗消費習慣是只有出現問題維權了, 才會想到相關標準,如果不出現
問題,國標對于消費者而言并無直接利害關系。況且,這個標準也難以查詢,筆者在多個國家標準網站上都無法找到該標準的具體條文,實在匪夷所思。另外,再回
到新國標的性質上,其只作為推薦性國標,并不強制執(zhí)行,也可以理解為不滿足該國標的產品不一定就是不合格。相反只要產品質量過關,企業(yè)就算不采納新國標其
產品也能得到消費者的認可。
















遼公網安備 21020302000031號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