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實,不是因為有了互聯(lián)網才有了“互聯(lián)網思維”,而是互聯(lián)網的出現(xiàn)和發(fā)展,促進了生產力,使得這些反應生產關系的思維方式在商業(yè)層面形成了邏輯。
互聯(lián)網思維的本質就是用戶思維,用戶導向,重視人的價值。但片面理解,淺嘗輒止,不能體系化應用及解決問題,反而在家裝O2O領域“害人不淺”。
家裝是大宗消費行業(yè)的最后一片電商藍海,之前發(fā)展起來的齊家網、一起裝修網、土撥鼠、土巴兔、新浪工長俱樂部、星皖工長俱樂部等家裝O2O全是中介模式。
它們成為用戶與家具建材經銷商、裝修公司、設計師、施工隊等中間平臺,但復雜的裝修流程讓各種管控流于形式,還是會出現(xiàn)用戶的吐槽與售后不滿。
于是乎,借著互聯(lián)網思維大行其道,出現(xiàn)了一批模式多樣的家裝O2O,但這些思維的運用出了岔子,只是某一些關鍵點的運用,也不是系統(tǒng)化的解決方案。
岔子一重設計視覺體驗,但忽視售后口碑,所見非所得的問題沒有解決。
這聽起來,似乎有些矛盾。其實是這樣的:現(xiàn)在以設計為導向的家裝O2O一打開網站,裝修案例很炫、很酷,設計很極致。
用戶一看,留著哈喇子憧憬著:我的房子要是裝成這樣就好了,再看一下價格貌似還能接受,就合作吧,結果跟想要的有差異。怎么回事?
因為,用戶看到的整體裝修圖是施工+主材+家具+軟裝,而這類的平臺基本解決都是施工+主材的硬裝部分,但對看到的裝修圖起主導決定風格是家具和軟裝,而這些此類平臺基本不涉及;
還有,這些公司還需要整合裝修公司或施工隊才能完成整個裝修,心理想著要給用戶裝好,但過程控制容易出問題。你想想,裝修出來,用戶能沒意見沒?
決定用戶是否簽約的第一因素就是設計,但你給用戶那么高的期望值,又重重將其摔下來,評價自然極壞。
口碑是長期積累的,是決定了你的企業(yè)能否可持續(xù)的重要因素。類似的家裝O2O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的問題。
岔子二片面強調用戶體驗,而忽視實際需求。
家裝作為用戶最復雜的生活類大宗消費,因為不專業(yè)、很繁瑣,復雜的裝修流程,那么多的主材品類里品牌又參差不齊,用戶不知所措。
他們希望簡單、透明的裝修服務,但有的家裝O2O過分去放大用戶體驗,比如將裝修所有流程模塊化,用戶可以去選擇。
但缺乏選材知識和設計搭配的他們,豈不是又得抓耳撓腮,到處搜索比價,而且選來選去不見得便宜。
比如極客美家,過度將用戶選擇碎片化,反而費時費力,看似透明實則也會讓用戶產生選擇綜合癥;
另外由于還是承擔了之前裝修公司資源組織者的角色,雖然傭金收入上僅有5%,但鏈條長,玩家多,實現(xiàn)所見即所得也有困難。
所以一定要清楚,用戶的真實需求到底是什么?在產生矛盾時得把握好臨界點。
岔子三平臺思維害人害己,家裝O2O商業(yè)模式貪大求全。
創(chuàng)新最容易犯的錯是不聚焦,一上來就想做平臺,往往是找死??v觀家裝O2O們,從設計、選材到施工幾乎都占全了。
而像做家具定制的“互聯(lián)網木匠”麗維家、酷家樂等產品聚焦的公司反而更受投資方親睞。因為小處著眼,容易貼近用戶需求心理,還能小步快跑,容易試錯,快速迭代。
若整個家裝產業(yè)鏈都涉及,可想而知投入有多大,等家裝O2O的風口就來了,又笨又重跑得慢,到時候趕不到風口只能做成小生意;趕上了,那時候再考慮做平臺也行。
事實上,互聯(lián)網思維本身沒問題,但要想清楚,要做或者已經做的這個東西,它的用戶是什么人?用戶在什么場景下使用,會出現(xiàn)哪些問題?現(xiàn)有的資源做這個事情夠不夠?不夠的話怎么解決?幾年后能做到什么樣子?等等都需要去思考。
真正的互聯(lián)網思維是個多元化的概念,包括便捷、免費、用戶體驗、數(shù)據(jù)思維、開放、分享、創(chuàng)新驅動等要素,所以還是要體系化運用,不要厚此薄彼,只顧眼前利益,缺乏長遠考慮,要做的事業(yè),而不是生意。
來源:互聯(lián)網家裝聯(lián)系我們 Contact us
















遼公網安備 21020302000031號
